当前位置:首页 / 2023年专题 / 学习身边榜样 / 正文
以孝为灯照前路——杨昌德用行动书写残疾不残的美德人生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9日   作者:黄敏   来源: 本站  浏览量: 658

在贵州镇远县蕉溪镇猛溪村,47岁的杨昌德先天视力残疾,视野模糊。然而,这双看不清世界的眼睛,却始终牢牢锁定家的方向。父母离世后,他将守护亲人的重担扛在肩上,以孝心和坚韧,为残疾的兄长、患病的弟弟和孱弱的妻子,撑起一片晴空。

家的重担:血脉相连的守望

杨昌德的世界,没有清晰的轮廓,但家的责任无比清晰。父母七年前相继离世,留下一个特殊的家庭:哥哥先天性视力一级残疾且患重度糖尿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是特困供养对象;弟弟患癫痫,因家贫在外省做上门婿,病情加重便回家投靠;妻子身体孱弱、智力二级残疾,是十年前改嫁而来,夫妻二人无共同子女,共同抚养妻子与前夫所生的儿子。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杨昌德是唯一的顶梁柱。“他是我哥,我不照顾谁照顾?”“都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骨肉,他难的时候,我不能不管。”这朴实的信念,支撑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

8-1.jpg

朝夕守护:以耐心温暖至亲

照料哥哥是杨昌德每天的必修课。清晨五点半,他便摸索起床,帮哥哥穿衣洗漱,分好药物。糖尿病让哥哥身体虚弱、情绪不稳。一次,哥哥烦躁地打翻药碗,药汁溅了杨昌德一身。他没有丝毫怨言,默默收拾,轻声安抚,重新熬药一口口喂下,直到哥哥平静。

最惊险的是三年前一个深夜,哥哥突发昏迷。杨昌德摸黑找到村医,和妻子轮流背着哥哥,在崎岖山路上奔向6公里外的镇卫生院。他不知摔了多少跤,膝盖渗血也浑然不觉。当医生说“再晚半小时就危险了”,他紧握哥哥冰凉的手,直到脱离危险才发觉自己浑身湿透泥污。

弟弟的癫痫如同不定时炸弹。每次弟弟回乡养病,杨昌德都提前备好药品,包好家具棱角。一次深夜,弟弟抽搐滚落床下,杨昌德立刻冲过去,熟练地平放身体、解开衣领、塞手帕防咬舌,用力掐人中直至抽搐停止。这样的守护,早已是家常便饭。夜里他定时起身查看,白天变着花样做软和饭菜,用不离不弃筑起弟弟最坚实的依靠。

夫妻同心:用爱共筑港湾

妻子虽智力残疾,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她学着笨拙地帮哥哥喂饭,农忙时跟着丈夫下地拔草插秧。夫妻二人共同抚养的儿子,在杨昌德“做人先学孝”的言传身教下,也早早懂事,假期回家就帮忙照顾大伯、放牛。一次杨昌德发烧,儿子竟像模像样地打理好家事,让他倍感欣慰。

这对特殊的夫妻,没有甜言蜜语,却在田埂上相互搀扶,在汗水浸透时递上毛巾,于孝老爱亲的共同坚守中,将苦涩的日子过出了相依为命的深情。

8-3.jpg

勤劳自强:用双手筑牢亲情堡垒

为了撑起这个家,杨昌德选择了养牛。尽管视力受限,他却摸索出独特本领:摸摸牛耳、拍拍牛肚,就能判断健康。“多养一头牛,家人就多一分保障。”这是他的动力源泉。

近十年的坚持,加上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准帮扶(通过肉牛养殖项目资助2万元建规范化圈舍,残联给予3000元扶持,农技员提供跟踪指导),他的牛场已初具规模:存栏14头牛,价值18余万元,占地约1800平方米。夫妻俩今年还种植了30余亩青贮玉米,无论寒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养牛提供坚实保障。

政府的扶持让家庭喘了口气,但杨昌德骨气铮铮:“日子要自己过,亲情要自己守。”他主动拒绝额外低保,坚持靠自己的双手保障哥哥的医药、弟弟的疗养,用勤劳筑牢了亲情的堡垒。

8-2.jpg

心灯长明:照亮平凡坚韧的生命

在猛溪村,杨昌德的故事家喻户晓。村民感慨:“昌德眼睛看不见,心却亮堂得很,把亲人照顾得比谁都好。”如今他年近半百,背微驼,但脚步依然坚定。清晨,村里仍见他摸索忙碌的身影;傍晚,牛棚里响起他与哥哥的聊天声。哥哥血糖稳定,弟弟病情好转,妻子笑容增多——这些平凡的幸福,是他用无数日夜的辛劳与坚守换来的勋章。

在黑暗的世界里,杨昌德看不见阳光,却以孝为灯,成为了亲人的太阳;他看不清前路,却用担当与爱,为家人照亮了生活的方向。这个被命运考验的家庭,像山间的野花,在杨昌德这盏心灯的照耀下,平凡而坚韧地绽放着生命的力量。

中共镇远县委宣传部主办网站

黔ICP备17001301号      贵公网安备 52262502000109号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均为镇远网-镇远新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镇远县互联网违法和不实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855-5721538 举报邮箱:zywxb57201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