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十年间】报京乡:聚焦“四个重点”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9日 作者:杨卫璇 来源: 本站 浏览量: 4775
分页

近年来,报京乡把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体实践,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聚焦党建引领、聚焦思想创建、聚焦乡村振兴、聚焦乡村治理,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2021年7月,报京乡党委被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授予“黔东南州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22年11月报京乡被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授予“2022年度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聚焦党建引领,把准民族团结新方向
把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党建工作中。建立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统筹起来,乡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抓落实,以工作例会、院坝会等形式,安排部署、推进工作。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担任“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信息员”,织密织牢基层网格,着力于以群众监督群众,以群众教育群众,使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精心打造报京村党建示范点,在推动农村党建提档升级的同时,营造各族儿女齐心向党的良好氛围。

聚焦思想创建,构建民族团结新局面
紧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广泛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利用“侗韵报京”公众号、微信群、抖音小视频等网络载体,传播民族团结故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群众心中。今年来,举办专题讲座2场,开展专题党课学习6次,开展宣传活动5场(次),设立大型固定宣传标语3处,宣传专栏5块,发放宣传资料2200余份。


聚焦乡村振兴,助力民族团结新发展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提升蛋鸡、林下鸡产业。当前,签约的蛋鸡养殖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蛋鸡存栏10万羽,年产值达3000万元。林下鸡累计出栏达5万羽,存栏1.5万羽。稳住小米、辣椒等基础产业。通过先建后补项目,发动群众种植小米800余亩,辣椒700亩。拓展养牛、刺绣、小米加工等新兴产业。培养致富带头人带动在两个集中圈养点预计养牛300头,鼓励非遗加工企业打通销售渠道,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全乡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飞跃。同时,依托报京“三月三”这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积极争取2022年度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建成报京民族文化传承培训体验中心1个,建设农耕文化草编30个,将群众喜闻乐见的织布、蜡染、侗绣、草编等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与乡村旅游及其他农业产品有机融合,打造一批展现民族精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进一步强化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聚焦乡村治理,激活民族团结新活力
始终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着力深化平安建设,加大《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基层法治教育。整合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政法队伍三股力量,扎实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各族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不断构建良好的格局。今年来,全乡累计组织普法活动4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2000余册,横挂宣传标语10余条,召开乡、村会议10余场,院坝会20余场。同时,强化舆论引导,积极传播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编:徐银珍 审:吴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