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正在采摘食用菌
2021年1月23日,天空放晴。在镇远县氵舞阳镇东城社区,群众们正惬意地沐浴着这久违的冬日暖阳。
长势喜人的食用菌(吴贤和 摄)
在该镇党委副书记李立军的指引下,笔者来到了位于小区地下停车场里一处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十余名社区群众正在娴熟地采摘成熟的食用菌。
社区居民正在采摘食用菌
“这就是我们小区用停车场改造的一处‘扶贫车间’,现在食用菌的种植规模达到了21万棒。”李立军介绍说。该项目属于镇远县易地扶贫安置区后置产业扶持项目,设置菌架达2500组,除了带动就业外,还利益联结了搬迁群众171户513人。
社区群众正在给菌棒浇水(吴贤和 摄)
“天气冷了菌子长得慢,要隔一两天采摘一次,工资是按采摘的时间算,一个月结一次。”社区群众曾美兰对笔者说道。项目实施时,她和很多人一样,都不相信地下停车场能种出食用菌。如今,她不仅在基地稳定就业,更是成为了基地的现场技术骨干。
曾美兰正将采摘的食用菌运送入库(吴贤和 摄)
家门口就业让曾美兰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吴贤和 摄)
据了解,作为远景规划,东城社区的每一栋楼下都预留了停车场。因为前期的停车位需求少,停车场的大部分都处于闲置状态。为合理利用闲置资源,该县采取“自主培育+筑巢引凤”的模式,实施一批扶贫产业项目,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利益联结和带动就业的方式让广大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社区群众正在扶贫车间里劳作(吴贤和 摄)
“我们公司是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东城社区并成为‘扶贫车间’的,最多的时候能够吸纳300多个搬迁群众就业。”贵州铭城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蔡文芳介绍说。小区免租提供场地,既解决了公司的用地困难降低了公司投资成本,也解决了部分搬迁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贵州铭城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线一角(吴贤和 摄)
“我在这上班一年多了,试用期结束后都是计件算工资,订单越多,技术越熟,拿的工资就越高。”社区群众姜大妹笑着对笔者说。她们一家四口,爱人在附近做临工,女儿在江苏读大学,儿子在镇远中学读高一。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儿女读书也有教育扶贫政策支持,生活更有盼头了。
姜大妹正在生产线岗位上劳作(吴贤和 摄)
与贵州铭城实业有限公司相隔不远,后面入驻的贵州泰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0余名群众正在忙着焊接、组装、检验,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社区群众正在电子企业上班(吴贤和 摄)
“现在做的这一批是耳机,也是计件的,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社区群众袁宏梅介绍说。丈夫在江苏务工,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和在县城读初三的女儿,“家门口”就业让平时的生活开支无忧。
袁宏梅正在生产线上制作耳机线(吴贤和 摄)
镇远县氵舞阳镇东城社区只是该县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变闲置空间为“扶贫车间”的经验在另外两个安置点同样得到了成功实践。
社区群众正在检验电子产品质量(吴贤和 摄)
“在青溪镇慢坡社区也引进了新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华楠服饰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解决安置点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该县扶贫办副主任、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张武强介绍说。
社区群众正在服装厂里上班(吴贤和 摄)
据悉,该县已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闲置空间成立“扶贫车间”5个,正在建设3个。建成后,8个“扶贫车间”可就近吸纳搬迁群众1500余人就业。接下来,该县将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结合各安置点实际,加大扶贫产业项目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把更多的“扶贫车间”引进搬迁小区,让更多的“新市民”学技术、可就业、能致富。
(编:徐银珍 审:吴贤和)
顶
踩
中共镇远县委宣传部主办网站
投稿邮箱:zyjzz@126.com 黔ICP备17001301号 贵公网安备 52262502000109号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均为镇远网-镇远新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